第六十章不叫鞑子出边关(1/2)

作品:《活在明末夹缝中

在出征之前,皇太极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

自己的八万纵横天下的女真骑兵,竟然连一座山西边关都没有攻下,便只数万两千骑。

形势逆转的太过突然。

让皇太极开始怀疑自己做错什么,或者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大明忽然就从一颗枯死的树干变成了参天大树。

也许不是大明,而是山西。

因为有那个人的存在。

唐溪东。

这个名字,忽然之间就成为了女真的噩梦。

两次大战,每一次都伤筋动骨。

葬送了一位贝勒爷,还葬送了数万女真男儿。

逃离那个化为废墟的雁门关之后,皇太极收嘛兵,忽然变的没。

接下来何去何从。

回辽东?

皇太极摇头,出征未捷又葬送近五万女真男儿和蒙古人组建的联军,汉八旗全军覆没。

皇太极不能回去,就这样回去,举国都会怀疑他的领导能力,人人怨愤,他汗位不保。

那么,避过唐溪东率领的大军继续南下?

这个念头刚一生出,皇太极就不敢再想。

八万大军不是对方的对手,如今只数万,去了也许就真的再也回不了辽东。

那么,只能往东,再往大明京师走一遭,耀武扬威一番,劫掠粮食财物之后,再度出关,这样也算是有了交代。

决定,皇太极心中敲定,他没有与身边的多尔衮、德格类、济尔哈朗等人商议。

因为他不想听到质疑。

皇太极选择了往东,重走大明京师。

而唐溪东此时还在等待北上途中的五万大军。

一场大战,雁门关两万新军全军覆没,五万增援,死伤一万三千人。

他一样需要增援。

同时,需要让大战之后的新军,稍作休整。

于是,唐溪东给了皇太极足够拉开距离的时间。

翌日。

中午,五万大军终于抵达雁门关,而此时,斥候已经传回女真调转方向,前往京师地界的军情。

晚了,唐溪东已经拿进入京师地界的女真骑兵无能为力。

他不能带兵追击,因为那里是京师,他唐溪东明则山西巡抚,暗则还是反贼。

唐溪东也猜不透,崇祯愿不愿意,自己带兵追击后金,大概多是不愿吧。

崇祯宁愿让后金劫掠一番北归辽东,也不愿唐溪东带兵将皇太极留在大明国境之内。

但,唐溪东不甘。

正面不能打,那就背地里打。

唐溪东将目光投向北方,那里才是新军施展的天地。

————

八月底。

雁门关大战的军报四传。

天下皆知。

靠着一座边关和山西新军,皇太极带入关的八万女真折损五万。

这是自万历年萨尔浒之战后。

大明从未取得的胜利,可谓惊破天地。

新军的大胜,让整个大明再次陷入疯狂的民族至上的自满心理之中。

大明复兴,灭族女真的喧嚣再次沸腾在大江南北,沸腾在大明的每个角落。

无数士子、乡绅叫嚣着,请命。

请什么命?自然不会是投身军伍北上抗金,而是请求大明崇祯皇帝,调派大量明军围剿入关后金,将后金借此一战之胜,彻底消灭在大明国境之内。

请命似乎变成了一种游行,发生在大明各个城池。

但没有人知道,崇祯皇帝此时心中的复杂。

与山西新军一战杀敌五万不同,此时的皇太极已经步步逼近了京师地界。

向着京城杀来。

崇祯调集边军不断在后金前行的道路上拦击。

但日日传回的都是战败愧、战败愧。

崇祯终于明白。

不是后金战斗力变弱了,而是山西新军兵锋太利。

崇祯二年,后金围城的恐惧再次袭来。

崇祯等不住了。

他不容忍当年敌兵围城的战事再次发生眼前。

他何尝不知举国欢腾,人人请命的盲目。

同时,崇祯不敢想象,如果再次让后金兵围京城,那么举天之下,大明百姓会是何等失望和质疑,那么大明百姓心中,唐溪东的地位会被何等的拔高?

崇祯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要。

于是他开始下旨。

着五省总督卢象升选拔精兵北上拒敌,由曹文诏父子率领,同时要洪承畴至少征调两万陕西精锐入京勤王。

不容延误!

此时的崇祯压力空前,他已经顾不得太多。

不到三万的后金骑兵,加上一个皇太极,还有那时时挥散不去名字——唐溪东,就成了崇祯皇帝的梦魇。

但崇祯皇帝不知道,此时正是围剿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活在明末夹缝中 最新章节第六十章不叫鞑子出边关,网址:https://www.254y.org/134/134636/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