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谋立太子班底 上(2/3)

作品:《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启圣在他面前有一说二,于是挥手道:

“你实话实说便是,只是晋王老师的忠义,你不可妄自评议。”

“弟子遵命,弟子一切都是为了晋王和师尊,”姚启圣吞咽下口水,强调了自己说话的要义,待见到朱慈煊点头后,小心翼翼道:

“弟子适才所言的浩然正气,并非真正的天地正气,是读书人读了圣贤书之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股信念。在这种信念下,即使旁人议论,读书人依然会坚持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

姚启圣偷偷瞄了一眼朱慈煊,见他听得颇为认真,继续说下去:

“比如大奸臣洪承畴,明明是一个十足的狗汉奸;但他偏偏心里能产生一股强大的信念,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百姓。”

听起来有点意思,这个姚启圣可真能想的。

朱慈煊脑子里闪过一阵灵光,笑道:

“这么说来,为师有点听懂了,就好比你姚启圣,若是你不跟着为师,帮助满人效力,依然能说服自己,你这是为了天下百姓,希望早日结束这天下分崩离析态势;当然,你跟了为师,更能说服自己,你是为了民族大义,天下百姓。”

“师尊圣明,”姚启圣呵呵笑了几声,待朱慈煊也跟着笑时,辩解道:“话虽如此,但弟子可没这么虚伪,弟子跟着师尊,可不是为天下百姓,而是为了能让自己实现一展抱负的机会。”

“罢了,”朱慈煊被他呛得咽下一口大气,挥手止住了话,问道:“但你说这些与晋王有何干系?”

“因为晋王不是读书人。”言辞与晋王有关,姚启圣非常乖巧得听从了朱慈煊的话,非常言简意赅的回答提问。

朱慈煊稍一琢磨便明白过来,沉声道:

“晋王不是读书人,所以他缺乏这种自我说服自己的信念。他虽然一片忠心,但需要得到别人尤其是读书人的肯定。”

“师尊圣明!”姚启圣俯身而拜。

“你再说得详细些,”朱慈煊大概知会了其中的意思,但希望姚启圣说得更多,上前扶起了他,将他压到座位上坐下,还为他倒了一杯热茶。

“晋王乃是天下第一等大英雄,但他毕竟出身草莽,没有读书人心中的那股信念,”姚启圣说到这里,大气不敢喘上一口,见自己师尊没有出声,才继续说下去:

“所以晋王会非常珍惜自己的羽毛,任何有损他名声的事情,他都不敢去面对。弟子听闻,昔日晋王领兵围攻广州,在新会城遇阻,便是因为害怕留下‘杀戮百姓’的恶名,不忍朝这些百姓开炮,从而错过了破城的大好时机。”

朱慈煊听到这里,点了点头。

姚启圣见自己老师默许,胆子更大一些,又道:

“弟子还听闻,昔日殿下从缅国逃脱,陛下受了奸臣蛊惑,颁发了一道束缚殿下的圣旨;晋王虽然对殿下忠义,明知道圣旨不甚合理,也不敢违逆,反而帮着陛下约束殿下。若非殿下得太祖老人家托梦,只怕只能在永昌小镇虚度时日。”

“你这些又是从哪里听来的?”朱慈煊倒不是怪罪,只是非常好奇,所以神色并没有阴冷下来。

“是二师兄说的,”姚启圣应答。

“这个净文,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胡言乱语。”朱慈煊啐口骂了一句,笑着解释:“晋王并没有帮着陛下,是为师自己抢着接了这道圣旨。”

“那是师尊睿智孝顺,避免了让晋王难堪,”姚启圣又拍了一下马屁,朱慈煊虽然有时候厌烦对方,但不得不承认对方并没有猜错;只是还是觉得有点厌烦。

“净武,你啰啰嗦嗦跟为师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说什么,”朱慈煊不想跟姚启圣谈及太多与李定国相关之事,出言提醒他赶快进入正题。

姚启圣又离开座位,俯身拜道:“启禀师尊,弟子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师尊明白,虽然晋王喜爱师尊,奉师尊为大明未来之明君;但并不会直接帮助师尊建立自己的势力,与陛下对抗。”

他说完,像只鸵鸟将头埋得低低的,整张脸都贴到了地面上。

“你还没有说完,净武,把你想说的都说出来吧,”朱慈煊隐约觉得姚启圣所言非虚,李定国鉴于孙可望前车之鉴,断然不会做任何不利于父皇的事情,免得背上一个‘国贼’的骂名;比如公然支持自己培养自己的势力。

他虽然支持自己出兵安南,也只是期望通过提升的能力来驾驭它麾下的骄兵悍将;而不是直接鼓励自己培养势力。

姚启圣抬起头,激动道:

“弟子以为,殿下已经年长,此次面见摄政王,理应游说摄政王允许殿下开设东宫詹事府,光明正大的招设自己的辅政人才。”

是呀,只要成立了东宫詹事府,自己就可以光明正大招揽人才,培养自己的专属势力。以前兴许条件不成熟,但现在自己要钱有钱,要人才有人才,成立詹事府完全可行!

按理说,要成立东宫詹事府,需要皇帝的首肯;但现在父皇将权力下放给摄政王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最新章节第373章 谋立太子班底 上,网址:https://www.254y.org/201/201196/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