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谋立太子班底 中(2/3)

作品:《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民为重,君为轻’,连皇帝都敢换掉的主!

想到这,心头疑惑荡然无存,整个人舒畅不已,不禁哈哈大笑。

“先生,可有法子请晋王老师直接下旨?”朱慈煊朝张煌言抱拳请教。

“殿下请看,”张煌言从怀中取出一卷帛布,双手捧到朱慈煊手边。

朱慈煊微微躬身,双手接过,然后缓缓卷开。

只见帛布右侧写着《请愿书》,布匹上面的字体都透着血色,竟然是一封血书!

“….东宫年长,学已充,博通古今识达机宜,宜早日洞悉军国重务,皆令启闻,请傚太祖制设詹事府…此乃天下士子百姓之呼声!”

朱慈煊看左侧署名,第一个署名之人竟然是大明鲁王以海;第二个是大明延平郡王朱成功!然后才是大明兵部尚书张煌言、大明前兵部尚书唐显悦……顾炎武、吕留良等人

朱慈煊大致浏览了一番,见东南一带有名有姓的人物皆在其中,很明显,张煌言为了促成此事,费了不少心血。

这份请愿书里面包含了朱家王爷、大明旧臣、文人大儒,这些都是老师平日里最为忌讳之人;更重要的是,这份请愿书来自东南,不受老师的压制,具有显著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可谓天下民意的代表。

自己的老师李定国平生最重名声,张煌言的这份‘天下民心’,算是彻底消除了老师的后顾之忧。

这一下,李定国可以接着‘顺应民意’堂而皇之得颁旨成立东宫詹事府了。



朱慈煊看完这份请愿书,重新送到他手边,朝张煌言拜道:“慈煊谢谢先生,谢谢延平郡王,谢谢东南的百姓!”

“这是殿下应得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张煌言接过请愿书,回礼而拜。

朱慈煊会心一笑,挽住张煌言手臂,再次请他坐下,请教道:

“若是詹事府成立,需要任命许多官员,先生可有合适人选?”

“宁缺毋滥,”张煌言缓缓吐出四个字,继而解释道:

“微臣以为,詹事府所有人选宜慎重待之,非陛下心腹之人不可用;非大能之人不可用;非忠义之人不可用…”

“先生言重了,”朱慈煊笑了笑,耸了耸肩,无奈叹道:

“先生这詹事府的詹事不过三品,少詹事才四品,左右春坊大学士仅仅五品,其它府丞、主薄厅主薄、録事、通事舍人更是芝麻小官;

可如今我大明爵位泛滥,公侯遍地走,比蚂蚁还多;只怕有能之人可瞧不上詹事府的位置。”

“这样才好,患难见真情,疾风知劲草,这时候争着加入詹事府的才是真人才、真忠义。”

张煌言淡淡一笑,神色自信道:“殿下放心,用不了多久,天下的能人异士就会像过河之卿、蜂拥而至。”

张煌言的乐观态度令朱慈煊倍感舒适。

朱慈煊端起一杯茶礼敬道:“詹事府就拜托先生了。”

“微臣定不辱使命!”张煌言端起茶水一饮而尽。

两人重新坐下,张煌言直言不讳道:“殿下,微臣此次前来除了向殿下禀告成立詹事府一事,还想尽快敲定詹事府一些要害职位人选。殿下身边可有合适人选,还请告知微臣。”

朱慈煊前世创业,最头痛的便是如何安置职位。

如若职位安排不当,忠心的人也可能变得心灰意冷。前世自己一个小企业尚且如此,大到千万人的国家,用人何其复杂!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手段便是找到一个善于用人的手下,这个人除了具备调度识人的本事,还必须拥有一颗大公无私的心。

毫无疑问,张煌言是个合适的人选。

朱慈煊舒了口气,回想了自己身边可用之人,微微笑道:“慈煊身边倒也有些亲近之人,他们个个都是治国之才,堪为大用。”

张煌言神色欣喜道:“请殿下细细说来。”

朱慈煊脑海中浮现出两个模样相近的身影,脸色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呵呵笑道:

“慈煊有两位至亲兄弟,他们俱是黔国公之子。兄长名叫沐忠显,为人老城干练,精通外交、兵法,三年前就是他领兵抗清,与沐兄夺了昆明城。

弟弟明叫沐忠亮,为人谨慎稳重,精通理财、算术、天文地理,慈煊能从安南顺利逃脱,皆是阿亮兄弟的功劳。”

张煌言何其聪慧,从朱慈煊言辞中带出的笑声就能感受到这两个人在太子殿下的份量,于是拱手拜道:

“殿下得两位至亲兄弟相助,实乃社稷之福。只是两位世子身份尊贵,是否愿意屈尊将就,位在微臣之下?”

“呵呵,沐家兄弟都是知礼之人,先生但请放心。”朱慈煊给张煌言吃了定心丸。

张煌言斟酌一番,拱手道:“那请沐大公子担任詹事府少詹事一职,沐小公子担任主薄厅主薄,殿下以为如何?”

詹事府设副詹事两人,不过四品小官,但仅次于詹事张煌言。张煌言乃是大明东南部的抗清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最新章节第374章 谋立太子班底 中,网址:https://www.254y.org/201/20119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