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满城尽读传世录,李青当为儒家宗师(4/5)
作品:《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的,告诫我们要坚守本心,不为利益蒙蔽双眼。”>
王薪丝毫听不到王琰的感慨,看着传世录一本本卖出去,心里面十分的开心。>
“距离国子监会讲还有一个多月时间,照这样下去,只要那些学院的书生不是傻子,定然会有超过一千个读书人举荐老师去参加国子监会讲,与众多大儒进行学说辩论!”>
……>
时间一天天过去。>
随着三元及第状元郎科举心得的面世,引来了大量读书人每天王氏书铺还没开门,就在门外排起了长队。>
一时之间,李青的科举心得风靡整个盛京。>
无数有志于科举的读书人,看得如痴如醉。>
同样,作为主要售卖的书籍传世录,也随之被传得人尽皆知。>
没能在每天买到前一百本传世录的读书人,痛失状元科举心得,但在好奇之下也翻阅起了传世录的第一册。>
这一看,顿时如痴如醉。>
上面记载的六篇文章,被他们来来回回翻来覆去地看覆去地看了个遍。>
每每看到精彩之处,都不禁拍案叫绝。>
甚至呼朋唤友对其中的学说和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稷山书院,是大周三大书院之一。与临湖书院和阳山书院齐名。>
书院位于盛京城外十里,依山傍水景色优美。>
站在书院,就能看到对面青云山上的青云阁。>
无数学子,最大的梦想就是高中进士,受邀进入青云阁参加青云宴。>
书院按照学子的功名,开设甲乙丙丁四个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每个班级人数不定。>
其中丁班人数最多,全都是未曾考中童生,没有任何功名在身之人。>
而甲班人数最少,都是有举人功名在身。>
此时甲班五十多个举人,全都围在一起,观看一本名为传世录的书籍。>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彩!”>
“孔曰成仁,李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李大人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如此精神,当真是我辈读书人的楷模!”>
“原以为李大人只是书读得好,没想到他不仅明悟圣贤道理,更是诞生了自己的思想!舍生而取义,完善了儒家的仁义之说,继承并发扬了孔圣的思想!”>
“还有那知行合一。一念发动处即是行,知行合一致良知!读了李大人知行合一的学说,令我对先贤朱龁的知先后行产生了怀疑。”>
“真是没有想到,那日引来天地异象、紫气东来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竟然是李大人所提出的。可他还没有我们在座之人年龄大,竟有如此学问如此思想,当真是不可思议啊!”>
“我细细琢磨,知行合一是对知先后行的延伸和完善,或许先贤朱龁的学说真的错了。”>
一群举人,一边看着传世录,一边进行激烈地探讨。>
时不时就激动得大喊一声彩!>
尤其是读到《以身作则》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两篇文章,更是敬重李青的刚正不阿和一身正气。>
渐渐地,这本传世录第一册,对他们的吸引力,竟然完全不在科举心得之下!>
这时,稷山学院的山长司马镜走进甲班,见学子们聚在一起,时不时发出大叫声,不由重重的用手中戒尺敲了桌案。>
“都在干什么呢!”>
学子们一见是司马镜,立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见过夫子!”>
司马镜皱着眉走下去,拿起众人围观的那本传习录。>
翻开的那一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十个大字映入眼帘。>
司马镜瞳孔骤然一缩。>
内心顿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他继续往下看去,“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司马镜脸色大变,一字一句地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篇文章反复看了三遍。>
随后愣在原地不动,良久之后才用略显嘶哑的嗓子问道:“这……这是什么书?是何人所著?”>
民贵君轻的言论思想,深深地得到司马镜的认同。>
王朝更迭,皇帝换了一批又一批。>
无论是社稷还是国君,都可以改立更换,但老百姓却是不可更换的。>
得民心者的天下。>
百姓的重要性,司马镜早早就意识到。>
只是他并没有像这篇文章一般形成鞭辟入里的思想。>
“夫子,这是御史台的殿中侍御史王琰,根据御史左中丞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 最新章节第九十六章 满城尽读传世录,李青当为儒家宗师,网址:https://www.254y.org/353/35371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