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狗屎运书记(1/2)
作品:《青云官途》,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第十四章狗屎运书记 几天后,从县纪委流出了一个小道消息,清水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孙平在换届中拉票,半个月后,消息坐实,县纪委网站公布,孙平因涉嫌拉票贿选,扰乱换届选举工作秩序而被开除党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原来,在换届之前,清水镇早都被县纪委换届工作组给盯上了,一直想抓个典型,而孙平想竞选副书记的位置,所以私下里指派其分管的几个村的支书帮其拉票,正好撞在了枪口上。 哪料,有的村支书嘴里藏不住话,就帮他把事情漏了出去, 枪打出头鸟,县纪委顺藤摸瓜,自然就找到了根儿,孙平不仅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而且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几个帮他张罗拉票的村支书,也都被开除党籍,调离工作岗位。 其实,之前在换届现场,路远在统计选票时候,也发现了些端倪,常务副镇长孙平的选票压倒性地一致,甚至比镇长王振还多出了几票。 回过头来想,还好王振当时悬崖勒马,否则,他现在要去号子里陪孙平了。 孙平拉票贿选事件过后,清水镇的换届选举工作又重新启动,县纪委换届工作组直接入驻清水镇,县委组织部长亲自坐镇换届现场。 因落实“一岗双责”(就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当对这个单位的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负双重责任。)和“两个责任”(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导致清水镇换届选举出现重大失误。 作为清水镇的“一把手”,县委和组织部门找到王强,对他进行了诫勉谈话,并调离了工作岗位,被“发配”到没有实权的县信访局,干起了信访局长。 而调到县人大或者政协,也只能就此作罢。至于以后有没有可能,谁也说不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清水镇党委书记人选没有从其他地方调派,二是由镇长王振接替王强,担任新一任的清水镇党委书记,而镇长由组织部长吴关接任。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作为此次换届选举最大的赢家,王振是走了“狗屎运”,自然是乐开了花,他从内心要感谢那个拉票贿选的孙平副镇长,没有他的出事,就不会牵连到王强下台,自己也不会白捡一个党委书记。 同时,他还要感谢的是他那当副县长的姐夫,李春生的提醒,要不然自己也有可能正在吃牢饭呢,想一想不禁一身冷汗。 “不战而屈人之兵”,王振没有做任何事情,就获得了这次清水镇换届选举的胜利。 王振接任了党委书记后,立即召开了清水镇党风廉政会议,美其名曰“对孙平的流毒进行肃清”,其实就是在众人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 正所谓一朝君子一朝臣,王振不仅对党委班子的分工进行了调整,而且把以前政府口的部门负责人调换到了党委口。 毕竟谁都想用自己的人。 一个周五的傍晚,新任党委书记王振在临下班前召开了党委会,党政办主任王璐和路远被要求参加会议。 党委会的议题不是别的,正是对前段时间制定下发《清水镇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 说是进行修改完善,其实就是对镇长的签字权进行修改。 王振召开这次会议是有针对性的,之前王强对他进行经济制裁,把他的签字权限压缩到1000元以下,因此两个人闹得很不愉快。 清水镇新一届班子产生后,党委书记王振和镇长吴关一起搭班子,虽说两人以前不是一派,但是吴关毕竟是女同志。 “王强时代”的时候,虽说跟王强站在一队,但是跟王振两人也没有什么恩怨纠葛,就是简单的同事关系。 王振此次想把签字权修改回一万元,一方面是想把权力下放给吴关,毕竟1000块钱的镇长谁会拿他当一回事, 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这件事笼络人心,让其他的班子成员跟他一条心。 党委会开得很顺利,所有班子成员一致表决通过,清水镇的镇长也自此再次“翻身农奴把歌唱”。,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会议结束后,已经六点多了,没有了回县城的公交车,路远打算第二天一早回家,就准备去食堂找点东西吃,然后回宿舍继续看他的。 跟食堂的老赵说好下点面条后,路远正从厨房出来,正好迎着正往里走的书记王振。 路远下意识地打了声招呼,“王书记”, “您还没回家啊” “是的,饿了,在食堂随便对付一点,回家省得再开伙了”王振看到路远,笑着说道, “怎么,你今天怎么没回家啊?”王振问道, “没赶上回县城的最后一班公交车,打算明天早上再回去”路远回答王振, “哦,你也没吃呢吧,一起吃点吧,一会你跟我的车,把你捎回县城”王振说道, “那谢谢您了,我这就去安排老赵炒俩菜”路远受宠若惊, 心里想着平时那么有距离感的王振,今天对他的态度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好,尽量简单一点,我先过去”王振笑着,迈步向食堂餐厅走去, 路远安排了老赵,说书记今天晚上在单位吃,让给炒两个特色菜。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特色菜就被端了上来摆在王振面前,一道是红烧狗腿,另一道是小鸡炖蘑菇, 狗腿是食堂大厨老赵自己卤的,小鸡是山区的跑山鸡,蘑菇也是野生的。 这两道都是清水镇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青云官途 最新章节第十四章 狗屎运书记,网址:https://www.254y.org/357/3577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