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谈心(1/2)
作品:《都是穿越惹的祸》,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多过多久,天已经出现了蒙蒙亮,因为老虎一直没有再出现,我的警惕之心也就下降了许多。 看了看四周,没有看出什么危险,往火堆里又加了一些柴,然后看了看躺上石头上的刘芳和唐玲。没想到刘芳睡觉的样子很美,她本来人就漂亮,现在一看她睡着了的脸蛋,更漂亮。唐玲虽然平时姿色不比刘芳差,但睡着了没有刘芳漂亮。 于是我又开始胡思乱想了起来,要是真回不去了,就在这年代生活下去,多挣点钱,把她俩都娶了,我也享受一下齐人之福。 但随及又觉得不行,她们俩可是21世纪的新时代女性,怎么可能共待一夫。还有若将来有一天能回到2014年,玲珑知道了可就完蛋了。 想到玲珑,我又觉得自己混蛋,人家还怀着我的孩子呢,我却在这里想这些乱七糟八的东西。 唉!玲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是回到了2014年,还是去了公元前51年,千万别跟我一样也出事了。 回想起集团为我们提供穿越之旅的种种迹象,越来越觉得这就是一圈套,根本就是在找一批实验品。这种设备,找志愿者做实验基本上找不到,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就回不来了。所以没几个人愿意成为这种设备的实验品,就更别说那些道貌岸然的“砖家”了。找不到志愿者,这种事又不能大张旗鼓的找人做实验,所以只能骗几个傻瓜蛋,让他们做实品。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次的幸运者全是普通民众了。 我在几个人中算是混的最好的,但其实也就是众多劳苦大众中的一员。我们都是无家世、无背景、无钱、无势的四无青年,这种人就算出了事,也拿集团毫无办法。先不说集团对他们研发出时空穿梭机根本不会认账。就算他们承认,打官司我们也干不过集团。 请律师,笑话,他们可是有专业的律师团队,我们能请到什么好律师?而且我从来就不相信律师是一个代表着正义的职业,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而已。说不定到时候我们请的律师还会帮着集团反咬我们一口。 更何况还有警察帮着他们,警察帮着商人坑害民众,政府绝不会让这样的事情暴露出去。甚至于根本不就会让人把我们救回去,让我们消失了最好。 想到警察,说不定那个警察根本就是假的,政府绝不会同意商家拿活人做实验。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想到这儿,我真想杀了那些所谓的专家,恨不得刨了他们的祖坟,居然拿我们做试验品。现在怎么办呢,困在这个年代,不会要我们在这里过一辈子吧。和平年代还好,战争年代的话就完蛋了。 没多久,天就已经大亮了,我知道她们昨天几乎没怎么睡,若现在叫醒她们,肯定会很累,于是也就没打扰她们,让她们继续休息。 我站起来看了看四周,看不出什么,远处也看不见什么房屋建筑,山连着山,好像无穷无尽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去,甚至能不能走出去我都不知道。 沿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下山,找到主河道,然后沿着水流方向走,我能想到的方法也就这么多了。至于这百川东去,到不到的了海,就只有看运气了。 由于山中存在野兽,我也不敢走开,从周边的找来一种木质坚硬的树枝,开始制作飞镖。虽然身上有六把飞刀,但还是制作点飞镖在身上有备无患。 我将三根坚木棍削尖,当作长矛使用,毕竟长兵防身能力比较好。 在我制作第九支飞镖时,刘芳醒了地来,看我在削树枝,便问:“你在干嘛。” 我道:“制作飞镖。” 刘芳道:“你还会飞镖?” 我道:“从初中就开始练习。” 刘芳道:“那你昨晚为什么不用飞刀杀了那老虎。” 我道:“大姐,那是老虎,不是猫,我这把小刀哪能杀得了它?” 这时,唐玲也被我们的说话声吵醒了,我看她醒了,道:“你们去水边洗洗脸,再吃点东西,呆会儿还要赶路。” 唐玲道:“石头上一点都不舒服,睡的我腰酸背痛。” 我道:“没办法,咱们又没带什么露营的东西,只有石头上潮气小一点。” 她们用河水随便洗了下脸,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当作早餐了。 早饭后,我们又沿着河道往下走,好在山不怎么高,一会儿便走到了山底下的主河道。 河道里的水并不多,只有少许水流向下游流动。这种山里的河流,只有在下雨时河水才会爆涨,但若不下雨,河里的水流就要小很多。河道里只有娟娟细流,而且河中的水潭里还有些许游鱼,看来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没下雨了。 继续沿着河道往下游走,河道里有些地方比较好走,有些地方根本无法行走,只能从岸上绕。加上唐玲和林月芳从小生活在城市里,河道里的路,她们根本就不会走,搞不好就摔倒了,行进速度相当慢。 越接近中午,太阳越大,火辣辣的阳光照射在身上。加上我们都背着包,汗水豆子般的从脸上滚下。 唐玲擦着脸上的汗水,抱怨道:“不行了,得找地方休息一下。”,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刘芳也说道:“对啊,天气太热了,再不找地方休息估计就中暑了。” 我看了看她俩,一副快要虚脱的样子,才想起她俩的身体素质怎么能跟我相比。 首先我是男人,体力上就要强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是穿越惹的祸 最新章节月夜谈心,网址:https://www.254y.org/357/3578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