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防范工作(1/2)
作品:《还尸匠》,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看到这,我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懊恼,这庆幸的是恶鬼没有找我,没我什么事,可懊恼的是,就算是恶鬼不找我,那我也已经身中剧毒。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就没了,找上李非,或许是因为那个恶鬼,将李非也认为是爷爷至亲的人吧。 但是,就算是跟我没关系,我也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李非,被那个恶鬼害死,若真要让那个恶鬼借助李非的身体复活,天知道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出来? 于是我又继续看了下去,想看看最后,那个还尸匠是怎么解决这件事情的。 直到看见后面的记载,我这才了解到一些最基本的尝试,像什么生姜大蒜之类的,驱鬼东西全部都不起作用,最起码针对此事不会有任何作用。 书上明确说到空棺恶鬼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恶鬼引到空棺内,然后将整个空棺带着恶鬼一起火葬,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一切办法。 只是这又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因为爷爷现在不在,他去帮我找解药去了,而我年纪又太小,在村子里说话又没有分量,那户人家根本不会听信我的话从而将棺材火葬,所以一切事情都得等爷爷回来之后再说。 况且这“引魂”一事,我自认还不够格,弄不好的话,惹怒了那个恶鬼恐怕全村的人都要遭殃,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拖,一直拖到爷爷回来为止。 在之后的内容当中,我了解到一些可以驱逐恶鬼的办法。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一共有两个,第一个是狗,而且是大狼狗,狼狗可以看见人们平时看不见的东西,用来看家护院再好不过,而且鬼魂一事,也不单单是虚无的东西。 据说鬼虽然看的见摸不着,可是他们却有一种磁场,这种磁场用仪器可以检测出来,当然,狗也能感应出来,所以说如果有狗在的话,一旦恶鬼来到这,那狗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叫个不停。 第二个方法就是火,鬼魂一事,属于晦气、阴森的东西,所以最惧怕阳刚之物,一般的恶人都不敢靠近,更别说是火了。 看到这里,我将书一合回到屋子,找到了李非。 “李非,昨夜我看到的东西全是真的,你真的被那恶鬼缠住了,这本书上锁记载的,跟你昨天的情况一模一样。” “切,你就继续编吧,我才不会相信你的话!” 李非的这种态度先前我早已猜到,所以二话不说,直接就将还尸实录翻到了我刚才看的那一夜,递到了李非的面前。 刚开始的时候,李非还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但最后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开始畏畏缩缩了起来,眼睛时不时就瞟向了还尸实录。 “你看见了?我说的一点也没错,你真的被那恶鬼盯上了。” “啊?那现在该怎么办?” 李非终于慌了神毕竟这是关系到自己性命安全的事情,试问放在谁身上,谁不害怕? “狗!” “狗?”,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对,书上说了,一定要有恶狗,这才能震住恶鬼,最好的方法就是晚上睡觉都抱着狗睡。” 李非咽了口唾沫,吃惊的看着我,似乎是在疑惑我说的是不是都是真的? “好,我这就去村子里借几个狗来。” 说着李非逃命一般就冲了出去,趁着他上村子里面借狗的时间,我也要准备一下剩下的工作,那就是火,如果火真的可以震鬼,那么在我们晚上睡觉的屋子里,火一定不能熄灭。 于是我拿来了一个早已废弃了的大铁锅,随后又找来许多干柴堆在屋子里,剩下的就等夜幕降临,将火升起来,看看会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昨天爷爷还在的时候,这恶鬼都找上门来了,现在爷爷不在,那他今晚一定会更加猖狂才是。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我收集到了足足可以燃烧一整晚的干柴,而这个时候,外出借狗的李非也正好赶回来了。 当看到此时的李非,我真是有点哭笑不得,只见他身后跟着两条大黑犬,一公一母,在两条大黑犬的身后,还跟着七八个看样子刚出生,甚至都没有断奶的小黑狗,甚至是连李非的怀里都抱着一只小狗,看那搭耸着的小耳朵,忽上忽下的,实在是可爱至极。 “你怎么连狗的一家子都给抱来了?” “我本来只想带两条大狗回来,可是这些小崽子又离不开狗妈,自己就跟来了,我有什么办法?”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唉,好了好了,一家就一家吧,反正多了也是好事,免得你这个人阴气太盛,一两个狗压不住你。” 这只公狗可是我们村里出了名的恶犬,如果有外人进村,一定冲上去就咬,通常是开始威慑,如果不是村子里的人带的人进来,在威慑之后还不离开的话,那这大狗一定会上去扑咬,而这也正是我所需要的狗。 我和李非给狗一家老小,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像什么骨头碎肉,基本是好吃好喝的都给供上了,晚上可全得靠它们忙活了。 白天很快就结束了,终于迎来了可怕的夜晚。 晚上八点,我和李非在屋子里面生起了火,根本不顾现在的九月天正热的时候,大公狗守在院子里,母狗就躺在我们的床边给一群小崽子喂奶,为了让自己安心,李非到现在都还抱着一只小狗,死活都不肯松开。 说实话,我心里也有些打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尸匠 最新章节第19章 防范工作,网址:https://www.254y.org/359/35909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