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青史曰 大结局(4/8)

作品:《奋斗在开元盛世

不到,竟然私下征集了大量的民夫,要不然这几十万唐军是哪里来的?

功劳,谢三郎不在乎他们抢,谁抢到了功劳,都少不了说一句“天下兵马副元帅领导有方”,谢直也愿意安坐在汜水关关头,等着“小儿辈破贼矣”,就算不是这个辈分,学一学诸葛武侯安居平五路不香吗?

但是让谢直真正接受不了的,是这帮人全来相州了,包围圈怎么办?

即便如今叛军已经成了风中残烛,谁又能保证没有小股叛军,趁着这个机会跳出包围圈去祸害大唐别的地方?

安禄山叛乱,谢直这是费了多大劲儿,才给他控制在了河北一地,真要是因为这些大唐将帅自作主张最后功亏一篑,谢三郎杀人的心都有了。

所以,趁着这个整编的机会,精兵留下,普通士卒,还有民夫,赶紧回防去!

九大节度一个个也都臊眉耷眼的,一来,这事儿他们的确干得不太地道,二来,副帅在挑选精兵的时候已经平衡了各方面的利益,每个节度使手上都留下了三千精兵,连重伤濒死的淮西节度使鲁炅都没落下,这还有啥可说的?

至于功劳,那就看本事了,都是三千人马,连副帅手上都是三千淮南军,甚至现在都不到三千人马了,安庆绪和高尚就在前头,谁有能耐、有运气,功劳就是你的!

所以,谢三郎这次“整编”进行的很顺利,大幅度降低了人数之后,士气不降反升!

谢直一见士气正虹,也不再控制着他们,只要每一个节度使将麾下多余的兵将派回驻地,就允许他带着三千精兵对叛军进行追击。

这个命令一下,九大节度使,都跟疯了一样,就差拳打脚踢地把麾下士卒赶回防区了……

仅仅一天,数十万唐军同时开拔,奔向了四面八方,一方面返回防区驻地,另外一方面,也顺便搜寻一下,看看有没有叛军真的前往自己的防区……

不提他们,只说还留在谢三郎身边的九大节度使,纷纷带着麾下的三千精兵,开始对叛军穷追猛打。

这一次的表现,不愧是大唐节度使率领的精兵。

一来,三千精兵全是骑兵,机动力极强,对叛军而言,优势明显。

二来,这些都是从数十万人之中千挑万选出来的精锐,一旦投放到战场之上,有没有了普通士卒的拖累,战斗力得以完全的发挥,效果极其明显。

三来,有谢三郎率领淮南军为他们压阵,再也不复当初相州战场上那种群龙无首的状态,谢三郎的威望,足以支持他的战场临时指挥,九大节度听令行事之后,在局部战场上往往能够打出来让人目眩神迷的配合来,更是让大唐军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个层次。

总之,自从谢三郎重新出现在河北战场之上,唐军的攻势完全就变了一个样,虽然不敢说他的到来提升了多少战斗力,但是却完全可以说,正是他的到来,保证了唐军战斗力的正常发挥。

这就够了!

叛军一败汜水,二败内讧,三败相州,连名义上的领袖安禄山和所有将领之中排名第一的史思明,全都被谢三郎砍得身首异处,只剩下一个高尚苦苦支撑,还得是以安禄山儿子安庆绪的名义……士气简直低落到了极点。

在三万唐军精锐充分发挥战斗力的情况下,又如何是唐军的对手!?

十天时间,高尚和安庆绪,带着叛军残部,硬生生地被谢三郎带兵追击到了老巢范阳城!

要不是范阳城早早接到了消息,在慌乱之中还算是有所准备,恐怕早就被唐军一鼓而下!

即便是范阳城早有准备,也被三万唐军精锐牢牢包围,破城一事,也是指日可待。

而就在此时,小义来帅账报告,扬州舰队,来了。

谢直自然欣喜,扬州舰队此来,必然将扬州舰队陆战营运送过来了,他们来了,攻城自然就更方便了。

说实话,在扬州舰队没来之前,谢直还真有点舍不得用九大节度麾下的三万精锐去攻城,那些可都是骑兵精锐,用作攻城,实在有点“浪费”,即便这些人不是他谢三郎的嫡系下属,但是他也不忍看到大唐精锐被消耗在如此无谓的地方。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扬州舰队不来,该攻城也得攻城,精锐归精锐,打得赢仗的才叫精锐!就算谢三郎再心疼他们,也断然没有将他们当“大爷”供起来的道理……

现在,扬州舰队来了,这个问题,倒是不用谢三郎再纠结了,不是说扬州舰队陆战营就不是唐军精锐了,谢直用他们攻城就不心疼了,而是扬州舰队此来,必然携带了足量的火药弹!有没有足量火药弹的辅助,单单就攻城最后的伤亡,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精兵,配合火药弹,攻打士气低迷的范阳城,谢直有信心,将伤亡降到最低。

所以他才如此高兴。

不过,仔细一算时间,谢直却是一愣,七月底,扬州大风,扬州舰队损失惨重,因为这个消息,谢仁还特意带着扬州号跑到汜水关向自己请罪来着……现在,不过八月二十而已,算算时间,刚刚进了八月,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奋斗在开元盛世 最新章节第696章 青史曰 大结局,网址:https://www.254y.org/369/36915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