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香车美人与老巷面馆(1/2)
作品:《普通人,班先生》第17章香车美人与老巷面馆>
我和胡小可沿着湖岸一路往西走去。>
“你们这儿的苗木都是从哪里采购的呢?要不要挂网竞标?要不要检疫报告?”>
“其实具体怎样我也不大清楚,我们这儿没有那么多的要求,”我看着路边种树的工人,对胡小可解释道,“给这边供苗的供应商有好几家,大树一般都是自己苗圃地发来的,小苗由各自的供应商供苗。据说都是周边农户自己种的,不像我们那,家门口的农田种小菜,这边比较流行种景观小苗,像什么毛娟、红叶石楠、紫叶小檗、鸢尾、月季,还有草皮,你看这儿,我们上周才铺的草皮,还有这些小球,茶梅秋、石楠球、海桐球……怎么样,苗木质量比咱老东家苗圃地送来的好吧?”我像遇到一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胡小可点点头,认认真真地听我介绍着,但听我要拿集团苗圃地的苗作比较,还是有些不乐意:“那天晚上,苗圃地的孙总白夸你了!”>
“其实,我去年在工地上并没有接触到多少,只做了一些最简单的放线工作,当时到各个项目抢工下来,每个项目上的施工员跟我都不怎么熟,我本来还想跟他们多学一些硬景技术的,谁知道刚混了个脸熟就又被调走。”>
“这次你是自个儿走的,”胡小可终于找到了自个儿能接上的话题说道,似乎又觉得有些不妥,扯开话题说道,“你们这儿只做软景吗?”>
“对,我们小老板分包的,只做绿化部分。”我解释道。>
“那你还来这儿啊?老家的大集团不好吗?比这儿小老板的要有前途吧?”胡小可差异道。>
“这儿待遇好啊,”我不慌不忙地说,“这儿公平,大家都一样,不会因为谁背景强大而特别照顾谁,更不会出现谁因为没有背景而特别地受人欺负。”>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前方有两个钓鱼的年轻人,一人看着三五个鱼竿。>
“这儿每天都有人来钓鱼吗?”>
“是啊,每天都有好多人!我见到过有一天,他们开着小面包车用大的收纳箱装了满满一车。”>
“哈!我也好想看一看!”>
“你看见远处的船没?”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成群结队的船只停靠在距离河岸较远的地方,船的更远处,是朦朦胧胧的粉黛青山。>
“这儿环境真好!”胡小可开心地跳起来,小跑向前,追逐着岸边聚集的鸟儿,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回过头喊,“你看还有鸟,那边还有像海鸥一样的大的白的鸟!”>
我利用这一小会儿的功夫给章羽发了条微信,告诉他们今儿晚上我不回去吃饭,不用等我。没想到他却发来一张吃饭的照片,并配文说压根就没等我们,还祝我们玩的开心。>
“晚上去哪儿吃?”看着渐渐西沉的落日,我问胡小可。>
“我都行,”胡小可坦诚地说,“你们平时去哪儿吃的呢?”>
“我们项目部包吃住的,平时从不考虑去哪儿吃,如果夜里加班的话,会去2号桥北面的老巷子里吃烧烤吃面条。那儿是城中村似的自建房安置房,有很多的手工作坊,自然就有夜市。”>
“2号桥在哪儿,远吗?”胡小可问道。>
“坐你车去吧,不然一会儿还得走回来,你停的那边没有监控,夜里停那儿不安全。”>
胡小可冲我微笑着说:“你说得有道理,没想到你还挺细心的!”>
我们没有直接回头,而是绕过土坡,从岸边转到马路旁,沿着沿湖大道旁的人行道往1号桥走去。一路上工人们见到我们,都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说的都是夸赞胡小可的话。>
“这边的人都好热情啊,一点都不像平常看到的干活的那种粗人。”胡小可一边听着一边感慨道。>
这一点我很赞同,“是啊!我刚来的时候也有这感觉,后来还和他们聊起过,他们说他们就是住这近郊的,家里挨家挨户的几乎每个人家都有茶园、蟹塘,不差钱,祖祖辈辈靠着茶园就已经富足,现在又有蟹塘承包了出去。他们啊,出来干活纯粹是不想在家闲着。”>
“乖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还真是山清水秀,地灵人杰!”>
“没想到你还挺有文化。”>
“看不起人是不?大学生了不起吗?”>
“哪敢哪敢,我是在夸你!”>
从1号桥到2号桥,坐上车,只有短短十分钟的距离,绕进老巷,我们把车停在较为宽敞的丁字路口。>
“就这家吧,这家我来过,经济实惠。”我指着一旁的面馆说,“这个点吃烧烤太早,没有气氛。”>
“行,听你的。”>
老板见我们走进来,热情地冲我们打招呼:“小哥今儿自己来啦,哟,还带了女朋友,快里面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普通人,班先生 最新章节第17章 香车美人与老巷面馆,网址:https://www.254y.org/391/3919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