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科举(1/2)
作品:《大明:不装了,我就是皇长孙》刘伯温笑道:“陛下,正是此事啊!”>
“大明建立以来,这可是最大的喜事了啊!”>
“诚意伯言之有理,臣等恭贺陛下!”>
“咱大明文脉是否可喜,明日便可见分晓了。”>
一向温文尔雅的朱标,此时也是满脸难掩兴奋之色。>
“父皇,明日咱大明的文脉便可知晓了啊!”>
“鞑子残暴无常,欺压咱汉人近百年了,但明日,咱汉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众人无不兴奋至极。>
吴琳以及李善长等文人,自不必多说。>
就连徐达、蓝玉这种砍人达人,此时也是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朱元璋一脸得意的听着这群人的吹嘘,甚至还不忘提示一下,马屁该拍就拍,继续,不要停!>
朕当的起!>
朕还能再听一个时辰!>
这一点,朱元璋确实可以得瑟,距离上一次汉人朝廷举行科举,已经是数百年前的事情了。>
这一次科举,不只是对于大明意义非凡,对于整个汉人种族,都是意义非凡的。>
从大汉灭亡开始,天下便陷入了大乱。>
此后步入五代十国,史上最混乱最黑暗的朝代。>
各地军阀藩王,今天你砍我,明天我砍你,今天你抢了我的地盘,明天我就去抢了你的婆娘。>
人的命,在乱世的时候,不如蝼蚁,科举这种事情,自然没人会去关心了,更别说举办了。>
直到大宋一统之后,科举才算是恢复起来。>
但大宋时期,燕云十六州一大半,都落入了鞑子的手中,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占据了汉人大量地盘,整个北方,几乎都沦为了契丹人的地盘。>
随后后来女真建立了金国,灭掉了辽国,连北宋也一并灭掉了,苟延喘息的宋朝,只能退居长江以南地带了。>
女真建立的金国,虽然有样学样,也搞了科举,但一是时间没有统一,二是只是办个热闹压根就没当回事,举办科举的目的也不单纯,只是为了笼络汉人的门阀氏族罢了。>
及至到了元朝,元朝的鞑子皇帝直接就把科举制度给作废了。>
元朝的高官,清一色的都是鞑子活着色目人,这些人斗大的汉字,都不认识一个。>
下面的小官,也基本都是各地的地头蛇,类似地痞一般的存在,毫无道德底线可言。>
元朝不管是上位者,还是小官小吏,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捞银子。>
捞银子!>
还是捞银子!>
以至于好端端的神州大地,硬是被这群败类,搞得民不聊生,乌烟瘴气。>
直至朱元璋举起了大旗,一鼓作气,打下了汉人江山,创立了大明。>
痛定思痛之下,准备恢复科举制度,结果却发现,泱泱神州,竟然连个童生都找不到。>
至于更高级别的秀才跟举人,那就想都别想了。>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在官员选拔上,倒退回了汉朝的察举证辟制度,简而言之,就是你想当官,有且只有一个途径,上面有人,上面的人给你举荐。>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无奈至极的朱元璋,因此从建立大明开始,就在准备着恢复科举制度,以府县为基准,修建大量书院,准备选拔秀才或者举人。>
但因为大明刚刚建立,读书种子实在是稀罕物,有时候一个举人,甚至监舍,都能成为一地之府了。>
洪武年间的秀才,那都是人才!>
后期的大明,就是进士,你能混个七品县令,都算是烧高香了。>
因此,朱元璋动了恢复科举的念头,到现在终于举办了第一次科举,基本上就是从零开始的。>
经过了十来年的苦心谋划,这一切,都是为了明日的揭榜!>
这种大事,朝廷上下,没有不激动人心的。>
“明日揭榜,如此大事,你们不如随朕微服私访好了,咱们可以近距离的感受一下,中榜的人,如何开心,各位意下如何?”>
朱元璋也是难掩兴奋之色,当即提议到。>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陛下都说到这份上了,不去岂不是不给面子?>
你不给陛下面子,那陛下就可能不给你脑子了!>
何况这第一次科举,在场的人可是都有参与的,能亲眼看着那些鱼跃龙门的寒窗学子,自然是极有成就感的事情。>
......“重八,你明日准备带谁去现场看揭榜啊?”>
众人退下后,马皇后这才冲屏风后面重新走了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不装了,我就是皇长孙 最新章节第七十六章 科举,网址:https://www.254y.org/398/39859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