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乌龙(2/2)
作品:《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朝鲜心中的地位。
他们认为清朝是夷狄,不配称天朝,这种心态在朝鲜的文献和使者的文书中都有所反映。
作为藩属国,朝鲜每年都要派遣使团出使宗主国,使者要把一路上的见闻记录下来,回去报告给国王,而一些使团成员也会私撰文书,记录沿途的见闻。
在明朝时,朝鲜称这部分内容为《朝天录》,因为朝鲜认为大明是天朝上国,所以出使明朝,自然就是朝天之旅。
但是到了清朝,朝鲜就改称这种内容为《燕行录》了。
“燕”是北京古称,“燕行”就是前往北京,这就是中性词了,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甚至还有朝鲜使者在文书中直接表达对清朝的厌恶“以我衣冠礼容,屈膝于犬羊之庭,追念皇明盛时,感愤之怀,自难抑也”。
即便是朝的国王去世,他们也拒绝清朝赐予的谥号。使臣给清朝朝贡的时候,穿的也是明朝的服饰。
“尊周思明”的思想浪潮一直在朝鲜徘徊。
他们的一位学者朴趾源,跟随使团到北京为乾隆皇帝祝寿。回国后,他把在盛京、北京、承德的游历记录下来,写成《热河日记》一书。当时是乾隆四十五年,但是朴趾源思念明朝,不愿采用乾隆纪年,于是称这一年为崇祯纪元后三庚子,也就是崇祯纪年后的第三个庚子年。
甚至朴趾源还在《热河日记》称朝鲜“独守先王(明朝)之制度,是明明室犹存于鸭水以东也。虽力不足以攘除戎狄、肃清中原,以光复先王之旧,然皆能尊崇祯以存中国也。”
……可见朝鲜对大明的爱有多浓烈,就像日本曾经对大唐那样浓烈。
哪怕是在明初,明对朝的影响还没有那样深,但也算是个听话的藩属国,怎么后世处处蹦跶,别人惹他也要扯上中原,实在是把朱元璋给整笑了。
连汉字也敢动,简直是不知所谓,荒唐的令人发笑!
不过,那个在后世依然唤做“朝鲜”的地方,倒是比考瑞亚安静不少,好像天幕也没怎么放过那里的视频,也不知又是什么模样。
本章已完成!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最新章节第175章 乌龙,网址:https://www.254y.org/415/415895/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