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番外7(5/6)

作品:《重生之将门弱女

膊:“什么不是大事?从此君王不早朝不是大事?你别想偷懒……”

文帝叫屈:“我只是想写完我的书,怎么能算是偷懒?娘子冤枉我呀!我一身两职,是天下最勤快的人了。”

苏婉娘心软了,放开文帝说:“好吧好吧,明天就请一天假吧,睡觉比什么都重要。”

文帝高兴了:“知我者,娘子也。”

当夜,文帝奋笔疾书,子夜后才睡觉。苏皇后不让人叫起,说文帝不舒服,不能上朝,还不让御医进院为文帝诊脉,直拖到午时文帝醒了,说自己没事,御医无功而返。宫内起居注上写下了前后经过,苏皇后被人抨击恃宠而骄,干扰朝政,因文帝软弱,不了了之。

以愚人为笔名的《权谋论》出版时,正是季文昭成为宰相的时候。这本书总结了古往今来的种种权力斗争的策略,用一个个史例,展示了权力争夺中的黑暗,矛头直指皇权。叶家书馆承印了此书,受到了朝官们的大力抨击,都说这是借古讽今,想对今上不利,该将此书列为□□,查封叶氏书馆。

按理说,季相应该抓着这个机会,好好打击叶相,但是他在朝堂上竟然为此书辩护,人们都觉得他肯定也是读了那本书,活学活用,为自己搏名。毕竟禁一本书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不如取得对方的好感,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一登相位,就给了大家一个宽容对手的好印象,他可真够狡猾的!m.ζgx.

所以,史书对季文昭的评价,一直是毁誉参半,有人说他天赋奇才,改革了官制,剔除了原来制度中的腐败和臃肿,用律法及民众之监视规范官吏的行为,开了一代先河……也有人说他弄权欺主,趁着文帝黯弱无能,依靠恩师的支持,经营起了自己的权力网络,成为权相,势力倾天,将祖传的皇权统治彻底颠覆了,把朝廷变成了民众的仆从,真的对不起列祖列宗……

人们对文帝的看法,开始时多充满同情。文帝以残疾之身登基,一开始就底气不足。如果不依靠严氏,就得依靠吕氏。他娶了极妒的一个皇后,以各种赏赐讨好朝中的武将文臣,后来又摊上了一个权相……

但是大家都不得不承认,文帝的运气真是太好了!且不说他本来根本没有可能当皇帝,天上掉馅饼,三皇子推辞国玺,愣把他推上了帝位,就说他登位后,就传来了镇北侯大败北戎的消息。那一仗惊天动地,将吐谷可汗三十年经营的军力一举消灭,给了北疆长久的和平。弃了江山的三皇子挺进西北,开拓了大片畜牧之地,国家再也不短缺战马了。另外,文帝登位前,国家曾经历了多年灾荒,许多豪门大族覆没,其中有很多是听从了戾太子的政见,没有积蓄下粮食。戾太子自毁长城,等到文帝登位,权力争斗只集中在了几家,容易平衡掌握。文帝登基后,又连年丰收,民众富足,有利新皇巩固地位。加上他听从了叶相的建议,打破了过去重农轻商之念,大大提高商户的地位,得到商家的配合,使商业迅速发达起来,各色商铺商品层出不穷。他后来重用沈强张允钊等重法轻权之人,严惩贪官污吏,予民平安,让人们深觉本朝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昌盛,对文帝的赞誉自然年年提升……

直到许久后,人们才知道许多叶相和季相的建言,他们制定的政策条例,都是与文帝事先商量好了才说出来的,文帝只不过不想站在前面,迎接可能的批评。他一直躲在后面,推着别人在前面打仗,自己则每天下朝,看看书,写写文,和小孩子们玩玩,再与皇后遛遛弯……最可恶的,他写了长篇巨著《权谋论》,表示他对人们之间的斗心眼都一清二楚,却一直装不懂。幸亏许多朝臣过世时都不知道这个事实,不然非愤而自杀不可。

相对于文帝,有关沈二小姐的评价就更加复杂。有人说,她是朵白莲花,三次入庙祈福,为旱灾,为水灾,为战事,次次都得到了上天的回应,免去了祸事。也有人说,她为人愚钝,从小口不择言,得罪了当朝权势,以至先皇下令抄杀她的家。还有人说,她闺名有亏,戾太子曾出言要纳她入东宫,她还曾抛头露面去皇宫为父兄申辩。另有人说,这是个深不可测的女子,沈家军和平远侯的义兵当年大败北戎,都与她的指点分不开,所以皇帝才会册封她县主,与苏皇后参加了她的婚礼。当然,有人说那是因为苏皇后与她有闺蜜之情,强迫文帝干的……

世说纷纭,莫衷一是,只是大家都知道,建功侯与文慧县主伉俪情深,一同去了海岛建立起了一个富饶繁盛之地不说,还相携远航数次,带回了无数异地珍宝和传说,建功侯张允铮写的《海外风物志》,记录了异域的政事人情,风景乡俗,乃至食品小吃,此书风及中原,引发了人们向往异域的热潮,据说还被皇家所喜,把皇帝的一个皇子引诱得一定要出海远行……

星移物转,大江东去。多少年之后,这些人物早就泯没在了时光的冲洗中。就是历史因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也无人能晓。

《权谋论》和《海外风物志》被传了下来,一个被称为中华第一本对自身政治体系的逆向反思之作,一个因以一个新奇的视角,记录了海外同期的人文,被目为可贵的历史文献,连建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将门弱女 最新章节第173章 番外7,网址:https://www.254y.org/425/425044/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