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书院就是个摆设(1/3)
作品:《宴楼春》等第二日清晨,一行人坐上了各自的马车,沈知蕴和江予衿还是在一辆马车上,驾车的人由士兵换成了白扁。>
进了青城,青城的知县在城门迎接,但邓长春也只是打了个招呼就继续行路,没有做多余的寒暄。>
甄晔问用不用让队伍休息一下。>
晌午过后在城外阴凉的地方休息了片刻。>
没多时邓长春便要众人整装,继续行路,他要在晚上赶到逸城。>
甄晔来劝,说等到了逸城就深夜了,一路上大家也吃不消,不如分两天行路。>
邓长春拒绝了,说今日好不容易云多不晒,天气凉快,赶赶路不妨事的。>
这个时候沈知蕴马车外驾车的人又变成了士兵,休息的时候甄晔说马车里闷热,一直歇在马车外面,等看着各位大人又上了马车,自己才回到马车上,队伍便又开始行进了。>
殊不知,上了沈知蕴马车的那两人,分别是白扁和江予衿的一个随从。>
二人借着方便一下,早带着十个士兵乔装打扮,又返回了上一个城池,沈知蕴让人去买办了一些马匹和衣服。>
沈知蕴和江予衿吐槽,“我离京的时候,府里的管事给我准备好几箱东西,全留车上了。”>
一行人又分成两路赶往花县。>
跟着沈知蕴和江予衿的就三人。>
都驾着马匹,快马骑行,比马车快多了。>
天还没黑就赶到了花县外面。>
“我们先分开进县,不然人多显眼。”沈知蕴说。>
江予衿点头,“好。”>
那三个随从和江予衿先进的花县,见他们都顺利进去了,沈知蕴等了一会才进去。>
几人会合后,,但另外八个随从还没有会合。>
沈知蕴按着方羽留下的地址,找到了他。>
一行人又住进了暂时的小院里。>
沈知蕴派了一个随从去城门口盯着,如果那八人进城就把人带到这里来。>
众人先在院里休息,等沈知蕴的安排。>
沈知蕴给江予衿介绍了下方羽,“这是我的人,提前让他来花县看看情况。”>
三人在屋里规划查办的重点。>
沈知蕴让方羽先说说这些天在花县打听到的东西。>
“花县的书院就是个摆设。”方羽叹气。>
“建书院的钱被私贪了?还是书院根本没建起来?”沈知蕴蹙眉问。>
“不是。”方羽接着说,“书院他规规矩矩地划了一片地建了,但来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后来渐渐也就没人来了。”>
“怎么会,当初划分书院的时候,花县周围小县零散,还有大大小小的村子,理应聚集不少想读书的人家。”江予衿质疑。>
方羽叹气,“穷啊。来往一趟花县,路上的口粮,所用的时间,都是钱换的啊。有那来往的时间,在家里帮父母劈些柴,都能换几个铜钱。”>
“那大户人家呢?”沈知蕴问。>
花县不是小县,理应有几家商户。盛国不禁止商贾子嗣考学,所以想靠儿子跟官府搭上关系的人家不在少数。>
“也没有,那书院现在处于半废状态,讲学的夫子也见不着。”方羽回答。>
沈知蕴看向江予衿,“明日我亲自去一趟。”>
江予衿“嗯”了一声。>
沈知蕴问方羽要了书院的地址,又问江予衿,“按这种情况,没人读学,那学田的钱该分给何处?”>
“按大盛律法,如有公地收银过剩,上报给州府,不得私用。”江予衿回答,“但学田情况特殊,州府还要上报给中央。”>
“京城有命令,向来是从上往下传达,从下往上反馈来的,虚虚实实,只挑好听的说。”沈知蕴说。>
“都是为了各自的乌纱帽罢。”江予衿说。>
“我现在转转,看看花县大致如何。”沈知蕴站起来准备出门,方羽也跟着站起来,沈知蕴制止,“不用,我自己去看看。外面那些跟着我们的士兵,你去给他们和江大人准备些晚饭。”>
“是,公子。”方羽应声。>
在屋里坐了感觉不到片刻,外面天倒是黑得快。>
沈知蕴出去在花县的大街上转悠了转悠。>
这阵子临近仙慧节,有些小贩小摊卖泥塑,不过天黑了,正收摊着。>
花县晚上街上人少,比京城差得远了,街道也窄,路两旁的房子都关着。>
路过几个大府宅,才能听到里面的动静。>
沈知蕴大概摸清了书院和知县府的位置,晚上行人少,又有府兵巡逻,她在街上走着过于明显,转了一圈就回去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宴楼春 最新章节第27章 书院就是个摆设,网址:https://www.254y.org/430/43067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