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六章 建州人决建州事(1/2)

作品:《食王传

怎么担心朕以为你真想控制一州让你说你就说你要不说的话依朕看这建州刺史干脆让王三郎去当得了你这当兄长的总不会袖手旁观不管吧李世民一句话就将王况心中的担心之事说了出来。

陛下非是某不想说而是某不能说。王况一时间汗都冒了出来李世民都把话放到这份了自己再不说点什么那就是拿乔了。可是真的要把自己心中所想说了出来么真要如此会不会被天下学子们群起而攻之呢

有何不能说的从你王二郎口中吐出来的话顶了天的朕想也最多就是这建州人事由你一人而决罢可你的xg子还不是这样的人朕当初既然敢把水军虎符交给你难道还怕把一个州交给你朕都不怕你又怕个什么

你当然是不怕了你是皇帝哟我算个啥子一个正一品王还是荣誉高过实际一些手中这点权力还是你给的什么时候你不爽了将我一撸到底我可就什么也不是了而你呢谁能撸得动你王况心中暗自嘀咕。但皇帝话都说到这份自己却是再也不能沉默:

陛下太公有言: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也。某以为若是放到建州则可以改为:建州非官员之建州而是建州人的建州。

嗯这是韬中所说其余五韬中也多次提及。确是没错继续说。李世民一听王况果然引了韬中的话就来了兴趣回朝之后。他就听过不少大佬提起王二郎行事颇合韬之jg髓恐怕这王二郎还是太公传人联想到王况的来历李世民就来了兴趣那可是太公呀能得太公传人辅佐这也是对自己这个帝王的一种肯定哦。

某以为既然是建州人的建州。何不干脆让建州人来决定谁当建州刺史仿效三皇五帝时期各部首领均由各部自行推选然后由朝廷任命若是这个刺史不合建州人的心意。则建州人一样可以联名弹劾于他。如此建州人不满意官府罢了就是就不会诉诸于武力。王况咬了咬牙终于是把话说了出来。

想要让天下安定下来。唯一的途径就是民有督官权有罢官权官对民负责而不是对官负责。惟有如此官才会为地方为百姓争取利益。所做所行都置之于百姓的监督之下因为百姓有了罢官权。那么官员就不再是父母官而是百姓聘的管家不合百姓心意了直接解雇了就是。

如此则天下的贪渎之事就将减少许多如今还是属于开国时期君明臣贤一片盛世景象但这是靠的人为来维持如果李世民混蛋一些那么局面就会一团混乱不可收拾这是一人治天下而非天下人治天下。要是让民来选官则将可能做到天下人治天下既然这天下是自己的官员不满意了我可以换我为什么要造反呢不满意了就轰下台去就是了政令不对让官员去改就是了么。

在一定的条件下限制为官者甚至是为帝者的权力使其不能为所yu为事事都要以百姓之需来考虑那么这个天下才会长治久安大唐才能够永远不用担心被造反的民众给推翻了。这个在前朝例子多了去了而若是不改变这个现状使得皇帝在天下安定之后放纵了起来那么就将陷入改朝换代的怪圈之中去如此一来甚至还等不到天下大融合刚刚一统的大唐又要分崩离析了如此则自己的到来还有什么意义战争依旧有存在的可能xg资源的浪费依旧会进行。

王况不敢说其实并不是真的不敢说说了也没什么罪太公在一千多年前就能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的想法可见 zhu的思想还是有其存在的基础的民也不因言而获罪就算是指着皇帝的鼻子骂娘只要事出有因啥事也没有。而若要是让这集权再延续千年那么君权就会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再也难以撼动。

此时的西人应该正是处于城市联邦的政体之下由他们选择自己的首领还有议事厅这样的机构存在市民可以评论朝政这些思想在丝绸之路的传播下早就到了中原了被人们所了解了因此此时在一个地方推心选举制不是不可能而是王况需要激一激李世民和朝中大佬们让他们去反思一下前秦前汉前晋前隋之所以亡的根本原因。

王况的话说完朝堂之顿时一片宁静静得那身边人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作声王况说的是实话三皇五帝其实就是百姓子民推选出来的所以他们才能一呼百应以小博大群策群力的完成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

此事再议沉默了半天李世民终于丢下一句话不是他恼怒了而是这个事情实在太大他不可能一下就给出可或否的决定还得要跟诸位相公们商量才行。西人的城邦制他也有所耳闻玄奘的西行游记里也多次讲到西域各国中不少首领是由民众推选出来他们都是声望颇高号召力非常强悍的主强悍到了李世民也要羡慕的地步。

朝会依旧在进行也依旧在封赏着但这时候大家都已经没了心思去争去羡慕了就连长孙无忌因这大半年中领导群臣将个朝政在皇帝不在的情况下治理得井井有条而被封为尚书仆sh的事情也没引起多大的sa动这可是真正的在职位确立了长孙无忌的一人之下万人之的地位以前长孙无忌的领导地位大半还是靠了他国舅的身份和皇帝事事都要询问他的意见这两条而获得朝臣的认可的但在职务他并不会比三朝元老萧禹高到哪里去。

长孙无忌自己也忘了推辞他也是个不贪恋权位的人以前已经几次推了尚书仆sh的位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食王传 最新章节第七二六章 建州人决建州事,网址:https://www.254y.org/70/7055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