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一百六十二章(2/3)
作品:《汉侯》,长戟、长矛、长-枪密集排布,刀牌手伺机而动,更有骑兵和战车拱卫两侧,冲锋在前。>
一切只为拦住边军,让这头打疯的猛虎慢下速度。也为向天子证明,王国精锐绝非弱到全无还手之力,只能任凭宰割。>
鉴于王国军队自行联合,场外的战鼓和旗帜尽数失去作用。双方对战全靠号角、圆鼓以及跑动的飞骑传达命令,实行调度。>
汉军没有弱者。>
王国精锐陆续落败,并未让余者胆丧,反而激起惊人战意,势要和边军一较高下。>
其中,以江都王刘非的军队实力最强。>
早在景帝年间,江都王就率王国军队平叛,击败吴国军队,立下赫赫战斗。>
因刘非本人好武,有勇力,王国精锐都是身高达到七尺五以上的猛士,全身披挂重甲,持长兵,擅骑射,擅驭战车。>
战车存在不少缺点,尤其是在冲锋时无法调头,很容易造成损失,经过战场考验,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刘非却逆时代而行,手下聚集不少能人,对战车加以改装,车轮两侧固定尖刺利刃,车轴以铁加固,在冲阵时,一字排开,利用得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站车之后紧随骑兵。>
刘非手中有铁矿,骑兵俱着重甲,战马的额头和两侧也包覆护甲。列阵时,车攻马同,马壮人强,甫一亮相,就予人震撼之感,>
赵嘉骑在马上,望向对面的战阵,不禁肃然。>
就甲胄和兵器而言,刘非的军队更接近重甲骑兵。观阵列气势,已经接近云中骑和上郡骑兵,将少骑甩在身后。>
这是一支经历过战火和杀戮的军队。>
每一名兵卒都称得上是精锐!>
赵嘉本以为演武最后,将是边军和少骑营争攀高塔,夺取汉旗。江都军的出现,让他的想法发生改变。>
尚武的时代,以武威慑服四夷,让诸番邦在弓弦下瑟瑟发抖。凭刀剑开拓疆域的王朝,身为汉高祖的子孙,又岂会全是弱者。>
见更多王国军队向对面集结,明显要共同对战边军,赵嘉深吸一口气,解下身上的号角,放在嘴边吹响。>
苍凉的号角声随风传出,响彻整座校场。>
冲锋的边军开始减慢速度,直至全部停住。>
盾兵依旧在前,只是和之前不同,彼此不再有间隔,木盾边缘相接,以肩抵在盾后,组成一面牢不可破的盾墙。>
长戟兵、长-枪-兵和长矛兵在盾后列阵,枪矛如林,闪烁冰冷寒光。>
弓箭手重组阵列,长刀还鞘,强弓在手,弓弦瞬间拉满。>
之前一直未动的边骑,终于在步卒两侧出现。黑甲黑兵,彷如大团的黑云,煞气腾腾,欲将吞噬天地万物。>
肃杀之气在空气中蔓延。>
高台之上,天子和诸侯王皆屏息凝神。刘非和刘寄几人不顾仪态,直接站起身,冲到高台边缘,只为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这是边军和王国精锐的对抗,又怎言不是天子和诸侯王的角力。>
边军和王国军队各自列阵,就数量而言,王国军队占据绝对优势。然而,对比双方气势,除了称得上精锐的江都军,在边军面前,多数王国军队近乎成了杂兵。>
曹时拉住缰绳,吹响号角。>
同在场内的韩嫣抄起军旗,率领少骑营向边军靠拢。>
对于这种变化,无论王国军队还是边军,都是早有准备。>
少骑营是天子亲军,以目前的形势,无论如何都将放弃争锋,同边军并肩作战,不可能站在王国军队一边。>
“战!”>
双方列阵,同时以长兵顿地,发出虎吼。>
场内号角声再起,场外的战鼓已无调度之用,此刻隆隆作响,尽为壮彼此声势。>
木塔上的汉旗似被遗忘。>
此时此刻,无论边军少骑还是王国精锐,唯一的目的就是将对手打垮,彻底予以歼灭!>
“杀!”>
杀声起,汉军之威,气冲霄汉。>
“冲锋!”>
江都国相亲自指挥,战车排成长龙,驭车的甲士挥动缰绳,控制车驾向前。高近两米的车轮压过地面,连同土里的石块一同碾得粉碎。>
站车之后,王国骑兵快速集结,数量接近两万。>
虎率群羊,亦能屠狼。>
在江都军的带领下,各王国军队凝聚出从未有过的气势,战意升腾,气势惊人。如果先前还被视为杂兵,这一刻终于挣脱禁锢,有了精锐该有的样子。>
王国军队气势汹汹,依靠数量优势,正面直袭而来。>
魏悦和李当户同时长刀出鞘,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侯 最新章节地一百六十二章,网址:https://www.254y.org/88/88859/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