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佰捌拾玖:一国之丧 坐观虎斗(1/2)

作品:《灯下炽之七州卦事

岐王哭的鼻涕一把眼泪一把。

圣上,让您受了委屈!是老臣该死,老臣手里没有兵,不然一定把威胁圣上安危的祸害一个个杀干净!

圣上被这件事一折腾,再没好起来,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临死前,圣上缓缓抬着手,递给岐王一件张皇后的陪葬品,便是先前的那枚玉镯,此时它格外刺眼,朕可以赐你一死,别人没有资格!

圣上,你这是岐王自作主张,来人啊,去把这枚玉镯替圣上送到李辅国手上。

小宦官领了玉镯匆匆而去。

接下来如何打算?岐王心里盘算着。

国丧在即,太子回到长安城,在李辅国的假意拥护下,李于唐肃宗灵柩前依其遗诏即位,是为代宗。

杀了张皇后的李辅国心里明白,李召就是个废物了,新皇楚王才是未来的关键,所以处处跟随。

新皇第一个召见的不是对他谄媚至极的李辅国,而是不苟言笑的岐王。

岐王,你是不是想控诉他?

老臣无话可说!岐王端坐圣上案子另一侧。

今日无君臣,只有亲人之情。这位新皇颇为重情重义,还是个孝顺的皇帝。

说起这茬,上元末年,宦官李辅国与张皇后合谋迁移太上皇玄宗于西内,太上皇大为气恼,不久病重。

老臣遵命!岐王回复。

父皇不是死于平常的风寒

是啊,风寒何以致命!岐王补充。

当时,先皇虽泫然泣下,对父皇深表同情,却无可奈何,自己亦因怏怏不乐而身染重病。

彼时,身为太子的楚王,冒着太子之位可能不保的风险,不顾张皇后,李辅国的淫威,不分黑夜白天往来奔跑于祖父和父亲的两宫,侍奉于祖父和父亲的病榻旁,躬身药膳,衣不解带久之。

你说我对张皇后与李辅国不会耿耿于怀嘛?

老臣又何尝不是,只是李辅国多载把控着朝权,还有兵权,圣上万不可草率行事!

我早晚都会送他去给父皇太上皇请罪!

圣上一定会亲掌天下,老臣愿意助圣上一臂之力。

李府内,李辅国把玩着玉镯,张皇后的镯子赐予我,人我都不怕,还会怕一只鬼吗?

李辅国这段时日可谓是顺风顺水,先是铲除了张皇后,接着气死了圣上,如今还摇身一变成了新皇的功臣。

这前途可是一片光明。

人在得意的时候最容易忘形,原本就藐视岐王的他越发不把岐王放在眼里了。下人再三叮嘱岐王还未出宫,要他多多注意,他依旧无动于衷。

就在此时,一封联名信被送到了李府,信是从东都一路扬鞭飞驰被送过来的。

李辅国小心拆着信件,上面的名录,均是因为改朝换代,诸多对李辅国不满之臣的名录,多半都是从前拥护李召之人。

贤之伪造了这样一份名单,意在将李辅国的注意力彻底从岐王府转移开,这样岐王就有更多的时间和圣上筹划如何铲除李辅国。

贤之,他当真如此说?岐王追问下人。

王爷,是口信,书信的话是怕被李府那边给截获了去。下人道出缘由。

你再说一遍他的意思。

择日诛杀,趁其不防。

岐王默不作声,细细琢磨,杀李辅国可不是小事,如果自己亲自动手,成了那是有功之臣,反之,便是要成为李辅国的刀下魂。

岐王思来想去两个晚上,终于下了决心,还是禀明圣上,由圣上亲自下令。

这日,大殿之上,就岐王和圣上两人。

岐王这是心里有话,何不一吐为快?

回禀圣上,老臣听闻进来朝内众官员惶惶不可终日,都在互相指证,互相揭发。

这事啊,朕略有耳闻,李辅国是想帮朕清理门户了?

常言道擒贼先擒王,圣上,就算是把整个天下的逆臣杀光,也不如

岐王可是有了什么好办法?

岐王转着眼珠,老臣愚钝,不及圣上百分之一二,只是我听闻大宦官程元振正在力保部分朝臣。

他这样一说,聪明的圣上一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这就是现成的策略,圣上只需要将程元振重用起来,便会激发李辅国的妒忌之心。

狼虎相争,必有一死,就算残喘,也一定是非死即伤。

看似诡计多端的李辅国这次还真的上当了,他现在是目中无人,就连圣上也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眼看着圣上把那个程元振扶持起来了,李辅国不会视而不见的,他先是处处给他下绊子,紧接着还暗中派人把他的同党一刀毙命。

程元振这个人也是精明强干,这些账都一笔一笔记了下来,就等着有朝一日一块清算。

岐王还不时暗中给程元振提供各种便利,让他可以平步青云,能够越发引起李辅国的注意,这样一来,就逼得李辅国按耐不住,首先出了手。

魏府内,贤之一个人坐在院内发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灯下炽之七州卦事 最新章节壹佰捌拾玖:一国之丧 坐观虎斗,网址:https://www.254y.org/94/94180/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