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后8记
作品:《官场现形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清代末年,是我国封建社会总崩溃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情况,全部暴露。进步的作家们,尽情揭发当时官场的黑暗与罪恶,写为,加以谴责。“官场现形记”是那个时期的产物,也是那个时期最着名、最有代表性的“谴责”。“凡所叙述,皆迎合、钻营、朦混、罗掘、倾轧等故事,兼及士人之热心于作吏,及官吏闺中之隐情。”(鲁迅:“中国史略”)它在当时发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封建社会大大的官僚们的群像。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字伯元,常用的笔名是南亭亭长。
他是江苏武进人,生于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死于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享年四十岁。少年时期,他曾考取第一名秀才,但始终没有考中举人。他写成名的时候,曾被人荐举,认为他适合当时“经济特科”的资格;“经济特科”属于科举考试临时性的一种,没有资格的人不能应考,考中的人立刻就有官做。他却拒绝了荐举,没有去参加考试。
李宝嘉擅长诗词八股。考举人不中之后,去到上海办报。先办“指南报”、“游戏报”,专门发表一些嬉笑怒骂的章。后来又办“上海世界繁华报”,刊载诗词,并为当时着名的艺人们作起居注,体裁略同于后来的报。“官场现形记”最初就曾在“上海世界繁华报”上连载。
“官场现形记”分为五编,每编十二回,共六十回。作者虽曾宣称,预定计划是十编,已写成的五编只是“上半部”。但在第六十回结尾处,却这样:“如今把这后半部烧了,只剩得前半部。……把这半部印出来,虽不能引之为善,却可以戒其为非。况且从前古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玩味他的语气,似乎六十回就是“全部”,并非“半部”。事实上,他“后半部方是教导他们做官的法子”,这个“法子”,是无从着笔的。
李宝嘉还曾为商务印书馆主编过“绣像”。“官场现形记”
以外的着作,现在知道的还有:“活地狱”四十二回,“明史”六十回,“中国现在记”二十回,“海天鸿雪记”二十回,“庚子国变弹词”四十回,以及“繁华梦”、“李莲英”、“南亭笔记”等。作者除“南亭亭长”外,还用过其他笔名;那些笔名不得而知,因而别的着作无从查考。作者还喜欢金石篆刻,印有“芋香印谱”。
“官场现形记”有许多不同的印本。本书是以光绪二十九年“上海世界繁华报”铅印本为底本,并参考光绪三十年粤东书局石印本、宣统元年(一九。九年)崇本堂石印本,加以整理的。这三种本子是最早或较早的本子。
这三种本子,也还有一些错误。根据某一种本子能够订正错误的地方,我们就择善而从。三本同时都错了,很难是出于印刷或者出于作者的笔误,其中显然是字形讹错的,我们就加以改正,如“纠纠”改“赳赳”,“坑”改“炕”之类。也有明知是错而不便随意改动,暂时仍维持原状的,如第二十八回,傅子平经手事件,原送他五十两银子,但下王博高当着贾大少爷的面却“四数”。这里以五两朦充五十两,应该作五数而非四数。第三十三回蔡智庵代理盐道,后来又自称代理粮道。第三十四回阎二先生官阶是个知州,巡抚上的折子却他是补用知县。第三十五回,唐二乱子对查三蛋,“那人没有姓,名字叫明”;第三十六回却屡称“姓的”,“明老爷”。第四十九回,分给姨太太每人三万银子,第五十一回却又是三万吊钱(当时一两银子是不止一吊钱的)。第五十四回,“如此并不留难”,“如”字应为“因”字。这一类错误的地方,其实是很不少的。至于书中称太平天**队为“长毛”,义和团为“拳匪”,捻军为“捻匪”,这原是当时在清代封建统治之下,对农民起义军的诬蔑称呼。为了保存本来面目,我们也没有改动原,但加上了引号,以示区别。
为了帮助读者的了解,我们在每回之后做了一些注释,——主要是对当时典章物的解释。书中关于官场制度的记载甚多,这些制度相当复杂,现代的青年人看了,也许不易懂得,所以我们又编写了“清代的官制”一作为附录,藉供参看。
张友鹤
&l;/div&g;
本章已完成! 官场现形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最新章节第148章 后8记,网址:https://www.254y.org/70/7095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