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清附录清代的官制(3)(3/3)
作品:《官场现形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见督、抚禀揖,皆起立拱手,余仪与府、厅同。如府、厅、州、县同见,西向列坐,府、厅在前,州、县稍后。教官见督、抚与州、县同。
首领、佐贰、杂职等官见督、抚,由左门进。初见用履历手本,具补服,一跪三叩,不揖、不坐。常见用官衔手本,余仪同。
十二官员的称呼
最后,谈一谈官员的称呼。
府、道以上的官员,一般的称为大人、宪台;州县官一般的称为大老爷、太爷;佐杂官则称为太爷、老爷或丞、悴(有一些只是背后的称呼)。对守、巡各道,称为监司,后也以泛称藩台使、按察使和一般道员。对某部尚书通常称为某部大堂,左侍郎称左堂,右侍郎称右堂,统称部堂或堂官。郎中、员外郎、主事之类,统称部曹或司官。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和诸卿寺的堂官称为京堂(也泛称三四品的京官)。高级武官称为大帅、老帅,督、抚是兼掌军权的,所以也可称为帅。军门是对提督的尊称,但对提督以下的地位较高的武官,也习惯称为军门。下级官参见上级官,多称大人,自称卑职。但藩台、臬台对督、抚自称司里,道台对督、抚则自称职道。
佐杂官参见州、县官,尊为堂翁,自称晚生。地方绅士称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为老公祖、大公祖,称州县官为老父母、老父台(称佐杂也为老父台);有时也称州县官为老公祖,是表示格外恭敬。现在把较常见的、一般含有尊敬意思的,对官员的口头或书面的称呼,列表如下:
大学士——中堂。
太子少保——宫保。
吏部尚书——天官、冢宰。
礼部尚书——大宗伯。
户部尚书——大司徒、大司农。
刑部尚书——大司寇。
兵部尚书——大司马。
工部尚书——大司空。
左都御史——总宪。
左副都御史——副宪。
通政使——银台。
御史——侍御、都老爷(简称都)。
郎中、员外郎——部郎、郎官。
主事——主政。
总督——制军、制台、制宪、督宪、部堂。
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
河道总督——河台、河帅。
漕运总督——漕台、漕帅。
学政——学台、学院、学宪。
布政使——藩台、藩司、方伯、东司。
按察使——臬台、臬司、廉访、西司。
盐运使——盐司。
道员——道台、观察。
知府——太守、太尊、黄堂、五马。
同知——二府、分府、司马。
通判——别驾、三府。
知州——牧、刺史(直隶州称直刺)。
州同——州驾、州司马。
州判——别驾、州司马。
知县——明府、令、大令、宰、邑尊、邑宰、邑令、令尹、大尹。
学官——教官、校官、学老师。
县丞——左堂、二尹、捕厅。
主簿——三尹。
吏目——捕厅、右堂。
典史——捕厅、右堂、廉捕、少尉、少尹、少府。
巡检——捕厅、巡政、分司。
提督——军门、提台。
总兵——总镇、镇台。
副将——协镇、协台。
张友鹤
&l;/div&g;
本章已完成! 官场现形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最新章节第147章 清附录清代的官制(3),网址:https://www.254y.org/70/70957/148.html